暗夜文学 > 三国刘表之鲸吞天下 > 第347章 说和王叡与曹寅

第347章 说和王叡与曹寅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弃宇宙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一秒记住【暗夜文学 www.ay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刘表强行镇住都快厮打起来的王叡、曹寅二人,随后便召集一众将校举行军议,商讨平定武陵蛮叛乱之事。

    此时的武陵太守曹寅,再不敢造次,而是毕恭毕敬的给刘表,讲述武陵蛮叛军的情况。

    “武陵蛮因居于沅水中上游的雄溪,樠溪,酉溪,沅溪,辰溪一带,是故又称“五溪蛮”。”

    “武陵蛮大小部族数十个,多者人丁数万,少则人丁数千,其民重祭祀、信巫鬼,其首领被称为精夫或渠帅,各邑君长,皆赐有印绶。”

    “武陵蛮以农耕为业,兼畜牧、狩猎,平日里也多用铁质农具与兵器,此外亦采炼朱砂、水银,纺织賨(cong)布、溪布或葛布以及点蜡幔(蜡染),也与汉人进行商贸。”

    “根据历年的人口统计,我武陵郡境内的武陵蛮人数,当有不下于七十万人。”

    “此外武陵蛮,知小礼而无大义,畏威而不怀德,强必寇盗,弱而卑伏,是故时常叛乱,这也是我武陵郡历任太守大为头疼之事。”

    “目下城外武陵蛮约有五万之众,其首领也是武陵蛮部族中人丁最多的沙氏部族的沙虎。”

    刘表听得武陵蛮的数量,几乎是武陵郡汉人的三倍,再加上武陵蛮畏威而不怀德,在王叡调走驻扎武陵汉寿的两千精锐州兵之后,武陵蛮铁定是要发起叛乱的。

    而荆州刺史王叡调走驻扎武陵汉寿的两千精锐州兵,那可不就是妥妥的助长武陵蛮叛乱之心么。

    王叡此举毁他曹寅的仕途前程,或许这才是曹寅那般敌视王叡的原因吧。

    或许历史上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曹寅与王叡之间的矛盾才会进一步的加深。

    等到十八路诸侯共讨董卓,荆州刺史王叡扬言要斩杀了武陵太守曹寅之时,曹寅才会伪造光禄大夫温毅的檄文,让同样被王叡打压的长沙太守孙坚趁机杀了王叡吧。

    大致捋清楚王叡与曹寅之间的矛盾,刘表想起曹寅方才所言叛军首领沙虎。

    也不知道历史上的武陵蛮王沙摩柯,与现今城外的武陵蛮叛军首领沙虎是什么关系啊。

    刘表朝着曹寅微微点头之后,却是又看向刘磐、黄忠以及文聘、黄祖几人。

    “这几日与武陵蛮交手,战况如何,我大军若与武陵蛮正面对垒,胜算几何?”

    刘磐几人相视一眼之后,还是刘磐起身拜道。

    “回禀主公,文聘、黄祖所部水师,袭扰酉阳到沅陵的粮道,末将则与黄都尉领帐下精骑,袭扰辰阳到沅陵的粮道,我等两部共计斩杀叛军两千余人。”

    “只是酉阳与辰阳两个方向,水流湍急、山林茂密,我等即便发起突袭,武陵蛮一旦往山林中逃遁,我等也不敢贸然追击,是故我等只焚毁了约莫五成左右的粮草。”

    “此外武陵蛮叛军虽有兵甲,但品质与我南阳兵甲相比,着实差之远矣。”

    “而且武陵蛮叛军虽然骁勇,但不通军阵,只知逞匹夫之勇,是故若要与我平叛大军正面对垒,以我官兵之威,当有八成以上的胜算。”

    现今沅陵城已集结两万一千的官兵,即便扣除三千水师以及江夏刚刚收复的两千郡国兵,仍旧有一万六千人,是故刘表细思一番之后,自是下令道。

    “刘磐、黄忠、文聘、黄祖,各领帐下精骑和水师袭扰武陵蛮叛军粮道,其余大军休整三日,再与叛军决战。”

    众将闻言,自是躬身领命。

    待一众将校离去之后,刘表却是将荆州刺史王叡与武陵太守曹寅,一道唤进了县衙后院的书房。

    毕竟大战在即,势同水火的王叡、曹寅二人,刘表还是打算说和一二。

    要不然大战之时,谁要搞个幺蛾子,那可就真的是悔之晚矣了。

    三人坐定之后,看着依旧不对付的王叡、曹寅二人,刘表自是叹息道。

    “现今大战在即,本帅对你二人之间的恩怨也略知一二,无非也就是些功名利禄之类的东西罢了。”

    “本帅得故太尉刘宽、太常刘焉、宗正刘虞、南郡太守刘洪等一众宗亲长辈看重,忝为宗亲一系下一代领头人。”

    “你们想要的这些东西,我宗亲一系都可以给你们,不说位列公卿,但进入朝堂还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若是因为你二人生隙,导致战事不利,本帅亦颜面无光,到时候休说你二人了,就连你等身后的家族,我宗亲一系也有办法让他万劫不复。”

    “现今本帅有意为你二人说和,以便齐心协力征讨武陵蛮叛军,待日后本帅位列公卿之际,便是尔等进入朝堂之时,你二人意下如何?”

    荆州刺史王叡早已知晓高平侯刘表,乃是宗亲一系下一代领头人的身份。

    再加上他本就与刘表有暗中的盟约关系,为了抱紧刘表及宗亲一系大腿,王叡自然是没有异议的。

    武陵太守曹寅知晓高平侯刘表,乃是宗亲一系下一代领头人的身份之后,旋即释然。

    难怪刘表在党禁解除之后,短短年把时间,便爵封高平侯,官拜镇南将军、南阳太守之职,原来这里面还有宗亲一系的助力呀。

    现今面对高平侯刘表的许诺以及威胁,既然有康庄大道,谁又愿意去走那羊肠小道呢,是故曹寅也自是躬身应诺。

    刘表见此,自是点头道。

    “本帅所知,你二人恩怨起始于王使君搬迁荆州治所之事,可对?”

    王叡、曹寅二人闻言,自是点头应是。

    “王使君搬迁荆州治所到南郡江陵,乃是考虑荆州七郡大局,毕竟南郡江陵地处荆州腹心,南来北往更显便利,也更方便治理荆州。”

    “至于曹太守则是考虑到武陵蛮可能爆发的叛乱,毕竟荆州治所之前之所以设在武陵汉寿,便是基于这个原因。”

    “为此,你二人争吵一番,不欢而散,就此结怨,可对?”

    王叡、曹寅二人闻言,自是再次点头应是。

    “此番王使君把驻扎武陵汉寿的两千精锐州兵尽皆调走,也是为了平定江夏郡国兵叛乱,毕竟平叛才是王使君首要之事。”

    “此后为防武陵蛮也跟着叛乱,王使君还特意又调了一千精锐州兵回防武陵汉寿,当然武陵蛮依旧发起叛乱,却是始料未及之事。”

    “现今江夏郡国兵叛乱已然平息,大军也尽皆抵达沅陵,后续平定武陵蛮叛乱,也定是手到擒来的。”

    “现今你二人握手言和,待平息武陵蛮叛乱之后,武陵汉寿可以常驻两千精锐州兵,以做提防。”

    “此外,我南阳与南郡、颍川、汝南、陈国、鲁国、山阳、庐江,互通商贸,待平息武陵蛮叛乱之后,本帅亦可遣南阳商队往来武陵郡。”

    听得刘表安排,荆州刺史王叡自是点头应是,而武陵太守曹寅听得刘表安排,就更是满意的点头了。

    于是在刘表的说和之下,荆州刺史王叡与武陵太守曹寅,自是握手言和。

    二人虽不说立马变得亲密无间,但好歹也都能有个好脸色,只待后续一切落到实处,相信二人定能摒弃前嫌,精诚合作的。